奇宝库 > 高中出过书拿过真格基金投资,接受精英教育后,她成了自由职业者王逅逅奥运会

高中出过书拿过真格基金投资,接受精英教育后,她成了自由职业者王逅逅奥运会


时尚和文学都是自我表达。

文/易琬玉

编辑/范婷婷

和大多数同龄人相比,王逅逅有着颇为亮眼的履历——她在北京十一学校读书,高中去美国做交换生,把17岁的个人体验写成了一本书;后来她念文理学院,去真格基金实习,和徐小平、王强成了同事,在投资自媒体的热潮里,她的老板成了她的投资人。

2015年,她第一次创业,“拿到一大笔投资不知道怎么花”,于是和合伙人做起了线上买手店。她喜欢网购,挖掘小众好看的衣服,于是从各种设计师店铺拿货,自己做搭配、写文案来种草。但因为难以盈利,她拒绝了第二轮的投资,关闭公司后,她回到高中母校做升学辅导。

自媒体是她一直在做的事情,不温不火但许多老粉一路追随。之后她又开始创业,这次她选择了加入喜爱已久的设计师店铺OTHER STORE,重新做起了电商,闲散自由的性格终于找到了契合的合作方式。和许多女生一样,她爱时尚也爱文学,希望拥有故事和才华,也拥有很多很多漂亮衣服。

高中出书是“标配”?



小学时期,王逅逅跟随创业的父母来到北京,当时她的父亲在做出版,她就住在自家的出版社里,“每天推开门,外面的编辑就在编书,有无尽的书可以读”。阅读和写作是从小培养的爱好,与此相关的还有父亲布置的每日习作,题材和体裁都不限,雷打不动最少要写八百字。

她成长在海淀区一个知识分子家庭,父母是当年为数不多的那批大学生,不是北京人但在北京扎下了根,他们重视教育,相信知识改变命运。小学时期,逅逅英语不好,父亲为此自责,每天早上六点同她起床背英语,要求半小时内搞定,一直坚持到她高中毕业。


(高二时,王逅逅组了自己的摇滚乐队)

高中前两年,王逅逅就读于北京十一学校,这所学校每年能有七八十名学生考上清北,还有许多学生出国留学,“海淀孩子习惯了‘卷’,除了把自己的爱好特长发挥到极致,也同时在做很多事情”,她的同学里有奥运会马术选手,也有兼顾多个校园活动还能考年级第一的大神……

她是精英教育底下被“鸡”出来的孩子。课后的补习班里,老师在讲台上讲,学生在中间听,教室后排坐着同样在学习的父母,她还记得母亲在大半夜打电话,为她询问某张数学卷里压轴大题的解法。很多人羡慕她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和家庭环境,她也感谢环境对她的塑造。

高二结束,她作为交换生去了一所美国高中,大概因为已经“卷”习惯了,哪怕参加学校的啦啦队活动,中场休息的时候她也抱着一大本历史书;嫌学校教得太慢,她就自己办了转学,去了市里一所教授大学课程的高中,“当时寄宿家庭没法接送我去新学校,我自己上午在小镇上完课,下午再赶去市里的高中,冬天冷的时候积雪能有两米,我就穿着好几条秋裤等每小时一班的巴士”。

出门在外,问题都要靠自己解决,这些经历让王逅逅意识到自己可以完成很多事情,十八岁那年她觉得自己无所不能。



回北京后,王逅逅继续念高三,“因为没有高考压力,相当于是gap了一年”,她将自己17岁在美国交流的体验写成书出版了。出书似乎是离大部分高中生较为遥远的事情,但她调侃是“卷习惯了的海淀孩子标配”,在她所熟悉的环境里,大家很早就开始准备作品以及实习经历。

“尽管一直处在竞争环境里,但我其实不喜欢竞争”,后来,她自己申请留学,没有选择综合性大学,而是去了全美top10的文理学院念英语文学。

老板成了我的投资人

很多时候,经历就像串珠子一样,是一个机会带来了另一个机会。

因为记录和分享自己的经历,王逅逅在留学生群体中已经有了一定粉丝。大学期间她创办新闻网站并因此拿到了一份顶尖媒体的实习offer,后来这份实习让她有机会去真格基金。



在真格基金的半年里,王逅逅采访了形形色色的创业者,也目睹了许多创业项目的起起落落。原本只是采访写稿,但很快,她的老板成了她的投资人,“当时是投资自媒体的热潮,我正好自己也在做博主,徐小平老师觉得我内容做得好,人也靠谱,就决定给我一笔投资”。

随着欣喜而来的是“怎么花掉这一大笔钱”的问题,当时王逅逅有一个合伙人,“我们俩都觉得内容生产还用不着花大钱,于是随波逐流做起了电商”。

2015年,拿到投资后,她和合伙人进行了第一次电商尝试——开了一家线上买手店。王逅逅喜欢网购,是许多小众淘宝店的常客,哪怕在国外生活时,她也常常海淘国内淘宝店的女装。开了买手店后,她和好多买过的设计师店铺展开合作,“我们从他们店里拿货,然后出穿搭、拍照片、写文案、做种草”。



但是这一套模式并不成熟,而且没法盈利,“顾客可以从我们这里买,也可以直接找到淘宝店下单,而且因为是先拿货再销售,我们还顶着库存压力”。于是,王逅逅拒绝了第二年的投资,把公司关停了。

此前丰富的经历为她积累了很多粉丝,她也知道互联网的爆款逻辑——亮眼的履历是流量密码,一直重复和强化这些标签,她就立好了这个人设。但她并不想吃老本,想永远有新故事可以讲,而且原本她就有许多新鲜事想要尝试,“我是一个很喜欢独处的人,所以当我和自己在一起,我不想感到无聊就会找很多事去做”,哪怕谈恋爱了,她也和伴侣保持着“彼此打个招呼就可以一个人去游玩”的默契。



她有旺盛的精力和融入陌生环境的能力,国外生活在她身上留下的不只有语言、智识和更多元的见解,还有一种避免待在舒适圈的勇敢,“如果回国,我不会住北京,而是找一个不那么熟悉的城市住下来”。在她的评价体系里,自我评价排在他人的评价之前,“我不能在独处时,连自己都讨厌自己”。做了十几年博主,她的粉丝体量并不大,但黏性很强,“大概是因为总有新的东西,粉丝才看不腻我”。

有家淘宝店的自由职业者

尽管是被精英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,但王逅逅和她的许多同学都没有成为传统意义上“最会赚钱的精英”,反而选择了比较特别的职业路径,“可能因为从小接触到了生活的多样性,对名利好像没有那么强的执念。”结束创业后,王逅逅曾经回高中做过一段时间升学辅导,之后的大部分时间她都是自由职业者,“尝试过各种各样的职业,只要是觉得有兴趣的,就会去试一试”。



文学和时尚都是王逅逅的爱好,她的文字和打扮都有明显的个人风格,以前走在路上,会有人专门停车问她衣服是哪里买的。早期做买手店是基于个人兴趣和投资选择,她也确实爱挖掘小众又好看的单品,写过许多关于时尚的文章,也记录过各色各样的女性魅力,“每个现代女性都会有比买包更值得的投资,以至于大家不会把大部分收入用来追逐时尚,但美和时尚应该是无论什么年龄、身份、收入的女性都可以追逐的东西”。

开店是许多博主变现的手段之一,王逅逅之前没有想过要用个人IP赚钱,但机缘巧合,她也确实拥有了一家叫做“OTHER STORE”的淘宝店。她原本是这家店铺的忠实顾客,因为版型和她的身材契合,她还记得读书时自己的座位一年年被班主任往前移,其他同学在窜个子,只有她没什么大变化。长大后,她习惯了身边的高个子,反而对身高没了执念。



她喜欢有松弛感的衣服,这类风格小个子往往没那么好驾驭,但OTHER STORE的衣服却很适合她。做买手店时,她们也有过合作,店铺主理人Angie是一个挺特别的女生,早年大部分模特都穿着高跟鞋拍摄详情图时,她就穿着平底鞋自己做模特,“特别有气场,特别好看”。


(逅逅和Angie)

OTHER STORE的初衷是创造“另一个商店”,一个有些不一样的商店,对于王逅逅来说,这里有不需要高跟鞋就能穿出气场、走哪里都可以hold住的衣服。合伙人Angie是做代工起家,后来开始自己做设计,了解面料也有自己的工厂,但并不擅长营销,佛系经营了十几年。因为理念契合,两个女生很快成了合伙人,王逅逅为店铺带来了流量和新鲜血液,这种合作方式也给她提供了事业上的新尝试,她称自己现在是“有家淘宝店的自由职业者”,店铺里有许多跟着她一路走来的粉丝,大家也从学生变成了职场人,“可能一句话不说,就哐哐下单了”。



从顾客到合伙人,逅逅喜欢店里那些耐看又特别的基础款,这些衣服的灵感来自生活、艺术、电影,甚至还有旅行中发现的细节魅力。她记录自己从纽约到冰岛的奇遇,记录在巴黎画画的日常,也记录自己那些好看的穿搭,“时尚和文学都是自我表达”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